吴玉才申报《毛中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
发布时间: 2018-07-12   浏览次数: 369
淮南师范学院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申 报 书
 
 
 
 
 
 
所 属 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 程 名 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所 属 学 科    马克思主义

课程负责      吴玉才

申 报 日      2012.11.26

推 荐 单 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一二年十一月


 
填 写 要 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吴玉才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4.10
学 历研究生学 位博士电 话6863650
专业技
术职务
教授
行 政
职 务
院长
E-mail
 
院 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 址
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 编
232038
是否本校
专任教师
(若否,请注明受聘教师类别及作单位)实际工
              是
1-2
 
授课
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学生/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共基础课本科生4100
《中共党史》学科基础课本科生44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学科基础课本科生355
     
     
1-3
 
教学
研究
情况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主持2012-2013年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省级项目:思政理论课教师教研专著出版资助项目(20122013SZKJSGC6—5);
2、主持2011年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省级项目:思政理论课教学“手拉手”共建基地建设项目(2011SZKJSGC7—2);
3、主持2011年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省级项目:思政理论课带头人建设项目(2011SZKJSGC9—12);
4、主持淮南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教研项目: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批号:HSJY201134);
5、主持淮南师范学院教研项目:《教学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研究》(批号:HSJY200808);
二、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世界革命的贡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6期
2、《毛泽东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 2008年第3期;
3、《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走创新之路》,《教育》2010年第9期
4、《高校如何培育创新型人才》,《小康生活文明风》2008年第10期
5、《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康生活文明风》2007年第2、3期;
三、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11年,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 教育厅
2、2011年,淮南市“十个一工程”奖 
3、2009年,淮南师范学院学科拔尖人才
4、2008年,淮南师范学院教学名师奖
5、2007年,淮南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理论工作者第一层次)
 
1-4
 
学术
研究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主持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安徽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体系研究》(批号:SK2012A115);
2、主持200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体制化发展模式研究》(批号:2008sk309zd);
3、主持2003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中国农民阶级阶层变动与党对农民政策调整研究》(批号:2003jw189);
4、主持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淮南市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
究——以毛集实验区为例(批号:2011A08012);
5、主持淮南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叶剑英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的贡献》(批号:2007wkp02);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济观念转变浅析》,《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4期;(21)
3、《论精神动力的价值》,《光明日报》2007年12月23日《理论综合》版,
4、《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发展轨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
5、《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4期;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论精神动力的价值》,《光明日报》2007年12月23日《理论综合》版,2010年12月获2010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
2、《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发展轨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2010年12月被淮南市委、市政府评为第十一届淮南市 “十个一工程”奖(一组优秀理论文章)奖;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从事学科
承担课时
备注
谢军
 
1974.06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26学时含18实践课时
丁名海1956.10讲师 思想政治教育10学时 
华启新1956.10副教授 历史学8学时 
孙自胜1971.12副教授 哲学8学时 
梁修德 讲师 伦理学10学时 
张卫东1970.02讲师 历史学8学时 
马丛红1976.07讲师 思政教育24学时含18实践课时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讲授节数
72+(36)
预  计
总 学 时
72+(36)
预计总时长
81小时
序号
章节标题
时长
主讲教师
关键词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8学时
吴玉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学时
谢军
 
精髓
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6学时
丁名海革命
4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学时
华启新改造
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4学时
孙自胜本质、任务
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学时
梁修德初级阶段
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4学时
张卫东改革、开放
8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6学时
马丛红经济
9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6学时
吴玉才政治
10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学时
谢军
 
文化
11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学时
丁名海和谐社会
12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4学时
华启新统一
13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4学时
孙自胜国际、
14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4学时
梁修德外交
15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学时
张卫东
领导核心
16
 
十六章 校内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课堂研讨、辩论
18学时
马丛红
案例、研讨、辩论
17
 
十七章 校外实践教学:国庆社会实践调查、爱国教育基地考察
18学时
谢军
调查
3-2 课程描述
3-1 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概论》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它与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共同发展成长起来的。它最早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以《中共党史》的形式表现出来。1985年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中央决定将《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1998年后,国家教育部在改革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的设置方案(通称为“98方案”)。在这一方案中,这一课程又分为《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两门课程。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要求根据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当代的社会实际,重新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就是现在实施的“05方案”。在这一新的方案中,《毛、邓、三概论》被确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2008年中央再次做出决策,将课程名称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目前我校该课程建设基础(详情见课程网站:http://211.70.176.138/wyc/
目前,我校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在全校本、专科生中开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本科生开设时间为第四学期,专科生开设时间为第二学期,授课人数每学年近5千人左右。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视频资料,部分教师的授课拍摄的部分章节的视频,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栏目下建成该门课程建设网站,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开放堂教学,通过在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城联盟这个组织,每学年组织六所高校老师到我校,就本课程进行相互听课、评课、议课、集体备课活动。
 
 
 
 
3-2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一、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
《概论》课程是中央规定在全国高校中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5门必修课程之一,占总学时1/3的比重,处于最核心的位置。该课程现在安照08方案进行教学设计,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全书分为十五章教学内容。其中第一章、第二章为全书的总纲和灵魂。在此基础上从第三章到第十五章再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三章内容,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部分为第四章内容,介绍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部分为第五章至第十五章,介绍社会主义理论。在第三部分又分为三大理论(第五、六、七章),四大纲领(第八、九、十、十一章),三个保障条件(第十二、十三、十四章)、一个领导核心(第十五章)。
 
二、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8学时)
第1课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2课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意义和理论成果;第3课时:毛泽东思想的定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4课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定义、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5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定义和及其意义;第6课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7课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第8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学时)
第9课时: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第10课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第11课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第12课时: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6学时)
第13课时: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的根本任务;第14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定义;第15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第16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第17课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的重大意义;第18课时:“三大法宝”及其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学时)
第19课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20课时: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基本纲领;第21课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第22课时:中国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4学时)
第23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24课时: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特点和意义;第25课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26课时:发展的重要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学时)
第27课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28课时: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29课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第30课时: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第31课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第32课时: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理论(4学时)
第33课时: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和作用;第34课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35课时: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第36课时:“三个有利于”标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学时)
第37课时: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38课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39课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坚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第40课时: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分配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及其途径;第41课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的主要目标;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含义;第42课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及其主要途径。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6学时)
第43课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44课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第45课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第46课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第47课时:我国政党制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第48课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意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学时)
第49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第50课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第51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第5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学时)
第53课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54课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第55课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第56课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4学时)
第57课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58课时:“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第56课时: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意义;第60课时: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学时)
第61课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第62课时: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第63课时: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第64课时: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4学时)
第65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第66课时: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与内容;第67课时: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第68课时;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学时)
第69课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第70课时: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71课时: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及其意义;第72课时: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第十六章 校内实践教学(18学时)
第73-75课时:举办课程讨论或辩论赛,以教学班为单位,每轮课进行一次,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观点碰撞,从而深化认识;第76-78课时:开设专题讲座。针对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和学生思想的变化情况,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第79-81课时: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为他们系统讲解党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第82-85课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交流与沟通,解决学生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第86-90课时:通过推荐名篇名著、组织观看教学影片和时事专题录像片,丰富实践内容。
十七章 校外实践教学(18课时)
第91-98课时:通过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参观考察等,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改革的感性认识。第99-108课时:进行国庆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全校评选,选择优秀调查报告结集。对优秀调查报告作者进行追加立项指导,增强其进一步研究课题的能力。
 
3-3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位
(1)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的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具有严格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它既是公共课,更是必修课,涉及到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具有覆盖面广、学生数量多的特点。
(2)核心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在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分(6个学分)最多的一门主干课程、核心课程。
(3)成熟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及相关课程,长期开设。大部分教师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课程建设都相当成熟。
2、课程目标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中将其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理论精髓。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学生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使学生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促进教学效果的提示,努力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教学目标。
 
3-4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录像储备)
建立了较完善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网站(http://211.70.176.138/wyc/),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目前打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网页,在思政课建设专栏中关于“概论课”的资料有:课程申报表、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师队伍、授课教案、授课课件、作业习题、辅导答疑、参考书目、学科发展动态、教材与辅导读物、教学课件PPT、授课录像、题库与案例、试题试卷样本、实践教学、交流平台。以上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便于学生学习辅导和在线交流,便于淮南同城高校和其它高校师生参考。具体包括:
一、教材与辅导读物:教材选用教育部规定的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辅导读物包括:
二、教学课件PPT:已完成该门课程完整的教学课件
三、授课录像:对部分章节的进行了授课录像
四、参考书籍:列举了与本课程紧密相关基本书籍和相关资料
五、题库与案例:建成了第一、二、三、四章题库、全书实践案例编写纲要,供学生学习参考。
六、试题试卷样本:该门课程已与2011年校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立项,制作了20套试卷供考试使用。
七、实践教学:建立了南京中山陵、雨花台;淮南战役纪念馆;淮南万人坑、新四军纪念林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调研基地、供学生校外实践教学使用。
八、交流平台:以本门课程为基础,建成了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省教育厅思政课“手拉手”共建基地,促进同行的交流。
 
 
4.评价反馈
4-1 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4-1.1主要特色介绍
一、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化。负责人吴玉才教授,具有博士学位,多年从事思政课教学和管理,并先后在团委、学生处、宣传部、政法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领导职务,具有完成的学经历,能够很好的起到课程负责人的作用。课程组成员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搭配合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实力。
二、课程教学标准化。我们组织本课程的有关老师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和教育部统编教材的要求,两次编写本课程的具体教案,努力实习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我们还编写了本门课程的试题库,期末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进行考试,避免了以往考试时的随意性,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在试题库建设方面,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使考试内容紧扣大纲和教材,同时又能体现时代性,尤其特别注意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时理论能够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应用性的要求。
三、教学方式多用化、创新化。教无定法,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的学科背景与风格不同,学生对象不同,教学中所展现的状态各不相同。为此,通过强化课程管理,定期开展课程教学研讨会和集体备课会,扩大交流,各展所长、各补所短,在教学中精彩纷呈,努力实现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教学目标。教学改革具有创新性。“突出重点,拓宽内容,讲究方法,注重实效”的教研和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明确,构建了“内容经典,方法得当,手段先进,考核合理,以专题为形式,以育人为目标,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模式。
四、实践教学常态化。根据教育部要求,思想课要强化实践教学,为此,我们编写了该门课程实践课的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将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我们编写实践教学案例,供教师课堂教学使用,老师根据形势与政策,多种形式包括:课堂探讨、课堂辩论、小组分析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实践教学方面,充分利用国庆长假,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开展主题明确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为了保证此项活动受到实效,每学期都与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有关部门共同磋商社会调查的内容、具体要求、成绩评定以及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等问题,并联合下发通知,网上公布。另外要求教师深入班级,进行社会调查的辅导,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程序,。另外,每班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推荐3-5篇调查报告参与校级评选。然后由马院、教务处等部门组织专家对调查报告评选。近三年来,我们每年都评选百篇优秀调查报告并汇编成集。对奖调查报告的作者进行表彰,另外组织获奖学生代表所在班级到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徐州淮南战役纪念馆等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考察。
五、交流平台同城高校联盟化。我们以《毛中特》课程从其在所有高校都同时开设的共性为抓手,组织在淮高校成立思政课同城联盟建设。通过5来运行,有效地提高了在淮高校的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扩大了我校的 影响。同城联盟的做法和思路概括为“135”,即成立一个机构、运行三个机制、推进五项建设。一个机构,就是:“淮南高校思政理论课同城联盟”;三个机制,就是:联盟运作轮值机制、联盟成员“手拉手”帮扶机制、联盟成员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机制;五项建设,就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和共享平台建设。
 
4-1.2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本课程在省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水平。根据是本课程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长期以来在课程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资料;率先在思政课中开始实践教学,已经连续3年利用国庆假期在全校开设该课程的班级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已经在省内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形成了吸引力和影响力;同城联盟教学活动的常态性开展,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与2011年将其列为省级思政课手拉手共建基地,并向全省推广。现受到许多高校的关注,以扬州大学、皖西学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分别或组团来我校考察学习。教育厅主要领导在全省性会议上明确将该活动作为我省思政课建设的亮点,并受到了教育部的关注。
 
4-2 学生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面向学生开设,填写学生的评价意见)
中传系11级汉语言文学朱娜娜对吴玉才老师的教学评价:首先,感谢老师这学期对我的教导,我认为,《毛中特》是在我们中学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基础上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因而鉴于学生对历史过程有了基本了解以及课堂授课学时有限的情况,您现在采取的专题讲授的方法,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课程教学目标。另外,我也很赞成您通过采取随堂提问讨论、专题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授课。这些讨论,不仅激发了我们的思想活力,而且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电气学院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朱佳启对谢军老师的教学评价:对比很多课,我觉得《毛中特》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主要因为毛概课的老师说话很通俗易懂,语言诙谐幽默,讲课中总是带有很大的趣味性,很多原理他总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向我们讲述,有时还通过行动来形象地阐述定理,这种方法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勾起了同学们上课的兴趣,使上课氛围很活跃。
政法系11级法学吴涛对丁名海老师的教学评价:作为一名毛概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方式,把枯燥的毛概说的活灵活现,生动活泼、幽默,能调动起课堂气氛,老师知识渊博,与我们交流和讨论不同的观点,让我们学会自己去思索,能把身边的事物与毛概理论相结合,让同学们更容易了解。
 
4-3 社会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全部或部分向社会开放,请填写有关人员的评价)
校外专家评价:
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学琴教授在听课后评价:淮南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教师知识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既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和修养,又能紧密联系实际,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2、安徽理工大学思政部徐其清教授在听课后评价:《毛中特》公开课的结果,大家认为,从教学状态、语言表述、内容设计、多媒体运用等方面来看,其展示了一个优秀思政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课,是一堂成功、精彩的课。淮南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是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的主要成员具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学位的2名,分别具有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背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3、“国培计划(2012)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院听课后评价:谢军老师博学多才,讲学讲方法,讲策略,语言风趣幽默诙谐,举实例就、讲笑话、做实验,激发听者的兴趣,调动听者的学习热情,课堂在活泼开朗,紧张严肃的氛围中进行着,知识点在谈笑风生中被理解,被接受,教学效果相当之好!
4、政法系秦元春老师对吴玉才老师《毛中特》课的评价:吴玉才老师多年从事《毛中特》、《中共党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严谨,课程教学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能紧扣社会实际问题,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吴老师能在课堂上补充大量学术动态方面的新知识,注重师生互动好交流,善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5、政法系杭琍老师对丁名海老师的《毛中特》课的评价:语言生动,内容资料详实、板书规范,教师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备课充分,学生听课认真,教学效果良好。
 
5.建设措施(院系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一、学院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我院重视课程建设,尤其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经费投入,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到精品课程建设中,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加入到精品课程建设中。
二、组织建设。我院把课程建设当作学院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和系统性工程来抓。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学院院长担任《毛中特》课程负责人,以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为团队成员,在全院范围内调配各种资源,促进课程建设。
三、经费保障。该课程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之前,已经作为我院思政课重点课程进行立项建设,投入了部分经费保障了课程建设各项活动的开展。今后,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革课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四、已经由学院商请网络中心,为课程建设提供现代教育手段的各种服务,确保课程建设的各项资源及时上网,强化课程资源的更新率,上网课程资源年更新率不低于20%。
6. 推荐、评审意见
推荐院系
意 见
(公 章)
系主任(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评审
意   见
分管院长(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