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教材2015年修订版总体说明及教学建议
发布时间: 2018-07-13   浏览次数: 533

 

陈占安:《概论》教材2015年修订版总体说明及教学建议

 

2015年1月至8月,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教材编写组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13年版)教材进行了一次再修订,形成了2015年修订版。这本最新修订版教材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高校从今年秋季开始使用。为了帮助任课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2015年修订版所增加的新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使用教材2015年修订版,这里就有关问题做一些说明,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概论”课教学提一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本次教材修订的基本要求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概论》教材2015年这一次修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课题组在修订工作中认真落实这些要求。

第一,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概论》课是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最重要的课程,其教材应该及时体现中央对基本理论的最新认识,及时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的思想观点和重大论断。这些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逐渐形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具有重大的统领和指导意义。《概论》教材本次修订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比较系统地阐释,并贯彻到全书中。

本次《概论》教材修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贯彻这一要求:一是在前言中就要明确提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任务。二是第一章要进行总体阐释,在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单列一个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系统阐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突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点阐释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内在联系、实践要求。三是在第六、七、八、十二章中或充实、或提升、或增加节和目,分别深入阐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整个《概论》教材都要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渗透的、所贯穿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调整更新部分章节的内容。

2013年修订时,《概论》教材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下了很大气力,但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还是进行时,我们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教材2013年修订之后的事情,这次修订是在2013年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的工作。

本次修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这一要求:一是将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目“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调整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活的灵魂”,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的重要意义。二是对第七章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从节到目进行了全面调整和改写。三是对第八章第四、五节,减少了工作部署方面的内容,增加了理论分析和阐释方面的内容。四是第十章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增加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内容;将原先第二节的第三目“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移到第七章三节中。五是第十一章第四节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新设置了节和目,进行了全面改写。

第三,进一步吸收一线师生对教材修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教材表达方式。

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课题组一直很注意听取一线师生的意见,很重视吸收大家提出来合理建议。为了修订好《概论》教材,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在2月7日在银川召开了一线师生专题座谈会,中宣部理论局的领导亲自参加会议,我们课题组的同志直接面对面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那次会议,有来自您宁夏、北京、陕西、甘肃、四川、青海、新疆等7个省区部分高校的15位一线老师参加,还特别请了宁夏高校的6位同学。到会的一线师生普遍对2013年那次教材修订给予肯定,同时又认为随着实践的深化和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教材包括《概论》教材也需要及时地加以修订。工程办后来整理了那次会议的意见,老师们的意见有27条,同学们的意见有8条。这些意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二是解决教材之间的重复问题;三是改善教材方式的呈现方式,希望能提供一些教辅材料。虽然这其中有些意见超出了教材本身,但是对我们修改教材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们很感谢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为本次修订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本次修订在解决上述问题上作出了努力。一是进一步调整了教材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讨论问题的角度,减少一般历史线索,加强理论分析和归纳;二是在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直面社会上一些人(包括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间关系的质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四是在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加写了如何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曾经犯过错误,怎样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的内容;

本次《概论》教材修订在改进文风方面也下了一番气力。特别是,下决心进一步减少文件语言,尽可能去掉那些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套话,使教材的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清明。本次修订,高教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在版面设计章有很大进步,将教材每一页的行数由原先的30行减少为27行;有些地方,字体有了一些变化。我们对每一章的“阅读书目”和“思考题”也做了适当精简。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一线师生提出教材中增加一些图片、图表,增加一些案例、链接等,这些意见是合理的,如果能这样做,教材的可读性会更好一些,只是这次修订实在来不及了,我们想在《教学参考用书》特别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学生辅学读本》(分本科版和高职高专版)中加以体现。

《概论》教材的本次修订历时8个月时间,从讨论提纲到确定提纲,从撰写修订初稿到反复修改再到统稿,前后写出10多个稿子,仅先后印出送审的白皮本就有7本。在整个修订的过程中,课题组的专家认真学习文件,研究问题,认真梳理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办的同志直接参与,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为教材修订出主意、提意见,甚至直接参与了讨论和修改。特别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认真审定修订稿并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应该说,《概论》教材2015年修订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本次教材修订的重点内容

本次《概论》教材的修订是全方位的,现按照章的顺序分别介绍以下各章修订的重点内容。

前言

前言是2013年修订时加写的,文字不长,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开设“概论”课程?《概论》教材为什么要一遍接一遍地进行修改?最后,对大学生用好教材、上好课提了几点建议。本次修订除了交代了修订的主要任务外,还涉及到以下两点:

1.重新归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教材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观点,特别是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调整了关于《概论》教材出版和修订过程的一段话。2013年修订版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一教材从2018年出版以来,已进行过多次修订,调整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增强了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这里提“2008年出版以来”,从教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个书名讲起,并不错,但是考虑到这门课最初的名称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相应的,教材开始也取这个名称,到2008年9月出第三个版本时改为现在的课程名称,课程是从2007年开始的,教材的基本构架也是一以贯之的,并没有实质性变化;而原先的说法,似乎是经过多次修订之后,才增强了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这种表述不准确。经过研究,这次修订将这段文字改为:“这一教材从2007年出版以来,已进行过多次修订,在坚持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的基础上,保证了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较好地适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3.说明了本次教材修订的主要任务。

学习前言,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初步认识“概论”课,也为任课教师讲好第一讲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章

1.为了使表述更严谨,第一节第一目有几处修改:一是将“党逐渐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句话的前面,加上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认定,即“经过延安整风”。二是根据新的认识,对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文进行了改写,特别是最后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能够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是对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文字调整,其中包括,恢复并改写了原先在2010年修订版引用过毛泽东在1942年曾经讲的一段话:“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内涵,进行了文字上的充实和改写。

2.为了使第一节第三目的表述更完整,将原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成果的关系”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即先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接着在给出两大理论成果的定义之后,再讲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形成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3.为贯彻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将原先第二节第二目“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调整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特别强调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教材强调: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既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又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4.在第二节第三目“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中,特别引述了习近平的一段话:“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段话为我们认识问题指明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5.在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增加了第三个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通过这个目,集中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全面从严治党、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教材指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目里,特别介绍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历史背景、实践基础、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指导意义。教材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增加的这一目是《概论》教材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具有统领的意义,其思想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方面。

6.将原先第四节的标题由“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简化为“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使得表述更简洁。这一节的最后,通过引述习近平的一段话进一步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调整了本章的“阅读书目”,特别是列进了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所发表的三篇重要讲话:《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第二章

   1.为了进一步减少与《纲要》教材的重复问题,重新调整了第一节的写作角度,删去了一般历史介绍性的文字,加强了理论分析。一是将原先第一节的标题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调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二是将第一节第二目“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调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清楚地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改写了第三节第二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新的归纳。

第三章

1.增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论述。教材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改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在第二节第三目“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中加写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间关系的讨论。教材指出:现在有一种观点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当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立起来,质疑“当初”是否应当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今日”是否应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种质疑并没有什么道理。教材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分别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教材特别强调:对历史变革的评价,必须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既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革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改革。

第四章

1.将原先第一节的标题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调整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使节和章标题的关键词一致起来。

2.在第一节第四目“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中,进一步充实了“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文字。

 3.在第二节第二目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的最后,加写了一大段总结性的话,指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教材特别引述了习近平的话:“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教材强调,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五章

1.在第一节第一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最后,引述了习近平的一段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要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整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2.在第二节第一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将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四个概念的解释上都加上了“主要是”这样的限制词,使其更准确、更严谨。第一目的最后还引述了习近平的一段话: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措施。

3.在第二节第二目的最后,为了强化对坚持最高纲领和实践最低纲领之间关系的认识,特别引述了习近平的一段话: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4.本章的“阅读书目”增列了习近平的一篇重要讲话:《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章

1.在第三节第一目“‘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加引了邓小平的一段话:实现这一发展战略,将完成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对第三节第二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比较多的改写。其中包括,增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过程和党的十六大以后的十年在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共同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3.对第三节第三目第一子目“中国梦的提出”进行了充实和改写。其中,加写了一段话讲,习近平在提出“中国梦”以后,又在很多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加写了一大话: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习近平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乘风破浪会有时”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还加写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4.在第三节第三目第三个子目“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加写了几段话:一段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一段是: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直接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一段是: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还有一段话是: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锲而不舍、弛而不息的艰苦努力。距离目标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

第七章

1.重点修改了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将原先的第一目调整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将第三目由原先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调整为“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2.相应改写了第三节,将节的标题改为“扩大对外开放”,将第一目由原先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调整为“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将原先第二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调整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个目原先是放在讲国际战略的第十章的);将第三目由原先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调整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新材料,改写了第一节第一目“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1978年到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数据。

4.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第二节第一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行了全面的改写,其中,加写了一大段话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解读,特别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在第二节第二目“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加写了一段话: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改革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进度有所不同,不能因此说中国改革是片面的、局部的。涉及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无论多长时间也不能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6.第二节第三目“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基本上是新写的。教材指出,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是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处理好这些重要关系,有利于把握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材重点阐述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将原先放在第十章的一个目“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移到第七章第三节为第二目。教材指出: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是在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综合考虑维护中国发展利益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到要求,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使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会,为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福利,与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目还提到,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

第八章

1.将第一节第四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调整为“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教材指出: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于进一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教材概括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三个特点,分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将给我国带来四个方面的发展机遇,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四个必须的要求。

2.本次对第八章修订的重点是在第二节中,为了充分体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将原先第三目的标题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调整为“全面依法治国”,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比较多的改写,分别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另外,为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凸显出来,本次修订把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列为第二目的子目。

3.将第三节第二目由原先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整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其中特别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另外,本次修订删去了原先的这一节里的一个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其内容移到相关目中。

4.第四节第一目由原先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调整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5.第五节第一目由原先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总体要求”和第二目“树立生活太文明理念”合并,调整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这一节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目“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其内容基本上是新写的。

6.本章“阅读书目”进行了调整,一是,增列了习近平的两篇重要讲话:《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二是,为了减轻学生阅读方面的负担,删去了原先列的几个中央文件(教师还是应该很好地阅读和掌握的)。另外,根据新修订的教材内容,调整了几个“思考题”。

第九章

1.精简了原先第二节第一目介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方面的文字。

2.本章在第二节第四目“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针”,增加了习近平在党的十八之后阐述的新思想,特别介绍了他在2015年5月提出的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的“五点重要主张”,指出这些主张回答了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未来之路应该怎样走的重大问题,也回应了当前两岸民众关心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

3.本章“阅读书目”增列了习近平的一篇讲话:《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十章

1.在第二节第一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充实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这个论点的材料和论证。教材指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是一步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2.将第二节原先的一个目“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调整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教材强调,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3.本章“阅读书目”,用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替下了原先选的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第十一章

1.为使第一节第一、二目的标题更精炼,将原先的“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改为“一切为了人民”;将原先的“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改为“实现共同富裕”。

2. 在第二节第一目第一子目“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中,特别引述了习近平的一段话:“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3.将原先放在第二节第二目“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关于“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的论述,移到第二节第一目第三个子目“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重新改写了第四节。节标题由原先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改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改写后的这一节认真贯彻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思想,共列四个目: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5.本章“阅读书目”增加了习近平的两篇重要讲话:《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第十二章

1.将第一节第三目由原先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调整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将原先第二节中的一个目“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容合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目中。

3.这一章的修订重点是加写了第三节“全面从严治党”。从”四个全面”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这一节共列四个目: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教材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4.本章“阅读书目”用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替下了原先选的《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结束语

1.  加写了一段文字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   用习近平2014年5月4日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一段讲话替下了原先引的是他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间离得更近,内容也更直接。

从总体上来说,本次修订依然是一次比较大的修订。与2013年版教材相比,2015年版《概论》教材总的节数增加了1个,即第十二章增加了第三节;删了4个目,加了5个目,总的目数增加了1个;改写了2个章标题、6个节标题、22个目标题;全书的总字数由19.3万字调整为20.8万字。

 

三、对进一步改善“概论”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鉴于《概论》教材2015年版在2013年版的基础上又有如此大的修订,其中特别渗透着一些的新的教学理念,这需要很好地体现到“概论”课的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和教学实践中去。

(一)重点讲授基本理论,着力立场观点方法培养

《概论》教材本次修订贯彻了一个重要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应该在基本理论上下气力。作为我国高校本科和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概论”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对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以此帮助大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应该有所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从总体上、整体上去领会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认真学习党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在形成和发展这些基本理论时,所坚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里讲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并非说是具体政策就一概不涉及,而是说要处理好基本理论与具体政策的关系,重在基本理论的讲授。这个问题我们曾经在以前编写出版的《教师参考书》的“总体说明”中谈到过:基本理论和具体政策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基本理论是规律性的认识,具有稳定性;具体政策是在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提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方法,具有可变性。由于基本理论对实践起作用,需要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体现,因此,人们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往往要通过对具体政策的实际效果的评价,所以常常容易把具体政策当作基本理论。但是,具体政策并不等于基本理论。“概论”课主要是分析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已经上升为基本理论的内容。我们在教材中力求注意说明具体政策的适用范围和程度,而不是把具体政策当作基本理论去论证。这个问题在教材2013年修订版中已经有明显体现。我们之所以要将“五大建设”整合为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其直接的原因是减少与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重复,而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要适当减少对五大建设中那些具体政策层面的关注,而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上来。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章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种办法是按照五大建设的顺序一一开设讲座,但每一个建设不要讲那么多,重在提炼出基本理论;另一种办法可以按照3个单元来设计,即第一单元讲总布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形成过程,第二单元讲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三单元讲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管是哪条路径,都要突出基本理论的阐述,而把对具体政策的介绍放在基本理论从属的位置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系列的角度看问题,小学生德育课程叫“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叫“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大学叫“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课”与“理论课”两个要素的统一体,其中,前者是这种课程的性质定位,后者是这种课程的品位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必须在坚持思想政治性质定位的基础上,着力往理论方面发展。尽管在内容上它依然有教给学生“是什么”的任务,但是主要的和更多的则是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或者说,是在“为什么”的高度上掌握“是什么”。这一点在“概论”课教材和教学中体现的最明显。

(二)自觉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增加教学科研含量

《概论》课教材2015年修订版,一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基本理论方面的最新精神,另一方面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然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加强科学研究,使自己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达到最新的理论高度。须知教材主要承担着课程基本内容的约定和基本观点的指导,而把教材内容加以展开和观点具体化还有待教师的努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比较多的科研含量,而不是将教材照搬到课堂上去念或背,那种照本宣科的做法不是负责任的做法。教材修订版贯彻中央最新精神,体现实践发展的最新经验,提供了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但是更多的是提出了思考的问题,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用科研成果去支撑自己的教学。经验证明,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再加上自己出彩的表达,他们的讲课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不必讳言,有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基本理论的理解上是有差距的。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是对科研重视总体不够,科研投入总体不足,科研支撑教学的作用总体上不理想。迄今为止,我们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然走着传统的单纯教书匠的路子,有些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依然还是只看教学不看科研。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我们都在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而05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先讲学科,后讲教学。中宣部、教育部在2005年5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一共讲了8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讲新形势新任务,讲重要性,第二个问题讲指导思想,讲总体要求,第三个问题讲的是学科建设。之后几个问题才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管理和领导。这个5号文件强调指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氛围中,在中宣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领导下,我国在2005年底明确增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的二级学科。目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家),一级学科硕士点187个(家);还有二级学科博士点78个(分属56家),二级学科硕士点211个(分属129家)。这些学科点,不仅仅属于有关高校,而且属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建共享的学科平台。

学科建设的实质是科学研究的加强,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目的,一是为了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一是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高校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直接的目的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重要的学科支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供直接的学科平台。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全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自觉进入学科建设的前沿阵地,积极承担学科建设的研究任务,及时将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这一点对于“概论”课教师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两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开展教材和教学重点难点研究,以教育教学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的成果支撑教育教学。那种游离于学科建设之外,只是就课程论教学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学科论教学,先讲学科后讲教学。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单纯教书匠的老路,而应该按照“一身二任、一岗双能”的要求,坚定地走出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新路来。

(三)真切掌握学生实际,精心开设课堂专题讲座

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上,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那就是必须下气力了解并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要针对着学生的思想实际去进行教学。虽然教材在编写和修订过程中也要努力去针对学生的实际,但是联系学生实际的工作主要还要靠教师去完成,因为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只能是大的、总体上的,而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结合着形势的变化而将实际加以细化和具体化。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哪些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就能解决,哪些不能,特别是要了解学生围绕着这门课有哪些热点难点问题。教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认识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而加强指导,这种指导不是去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概论”课教学应该确定一个原则,凡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自己就能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必要系统地讲授,而教师的功夫应该花在学生学习中必须明白但有困难的地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不能离开教材,因为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审定的教材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为教学提出了基本遵循;但是又不能照搬教材,那种照本宣科或者基本上是照着教材讲课的做法,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应该是一般的讲课,而应该是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其讲座的内容不必要也不应该照搬教材的章节目,而应该是教材重点与学生关注点(即热点难点)的结合点。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要了解学生,还要在此基础上把两者的结合点作为自己的科研项目,通过认真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到课堂上讲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经验证明,只有经过自己认真的研究,教师到课堂上讲课才能自信、自如、自由,这样的讲课不愁学生不欢迎。

(四)大胆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动教学管理改革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打仗,而且也适用于各项工作,适用于我们现在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近年来,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性想了很多办法,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试验和探索,其中专题讲授、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已经趋于成型。我们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开动脑筋,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思考问题,看什么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利,学生愿意接受、能够喜欢,我们都可以去试,都可以去做。总的一条原则是要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应该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多提倡启发式、专题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我们要加大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经验总结和推广,使其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讲到教学方法,不能不提到教学管理方法问题。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甚至是很不平衡的。改进教学不能满足于对教师个体的要求,而需要从改革教学管理上动脑筋。近年来,很多单位都采取了教学组专题讲座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课一人包到底的“承包责任制”做法,而改由多位教师(有条件的单位还外聘了专家参与)组成教学团队,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为学生开设讲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水平高教师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防止水平弱的教师固定在某几个班次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在《概论》教材作了如此大的修订之后,由任何一位教师马上从头到尾讲课都是困难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将科研任务加以分解,推广教学组式的教师组合方式,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就是从改革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做起的,而在这一点上不能不承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管理方法上还有些滞后,包括教师如何管理、排课选课如何安排、考试如何进行,甚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课酬如何发放,等等,在一些单位全都由教务部门统管,这种做法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积极性,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面对着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其中就应该包括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我们的一个基本理念应该是,管理就是服务,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学校中的教务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都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服好务,我们的管理是要通过这种服务来实现的。

2015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十周年,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仔细查找不足,精心改进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概论”课教育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