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发布时间: 2018-07-13   浏览次数: 294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充分认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两个先锋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新时期党的建设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进行党的先进性建设。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学时安排: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建党的根本条件。
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就是说,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艰苦奋斗,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也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完全一致、高度统一的。党只有始终坚持代表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要求,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得以充分体现。
(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2、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3、这是党80多年实践的一条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4、坚持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所在。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5、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化解各种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根本性问题。保持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仍然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获得力量源泉的关键所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近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因此,中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不能动摇。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
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
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第三,只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不坚持党的领导,就谈不上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何面对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组织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获得执政地位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践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骄傲自满情绪,甚至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等腐败现象,都严重败坏党群关系,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毛泽东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增长。新中国成立后,党不断通过整党整风等多种形式密切党群关系。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我国的改革之船已驶向市场经济的海洋,等在前面的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风浪,反腐败的任务是长期的和艰巨的。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是非常坚决的,当前中国共产党正正努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更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一个政党能否长久执政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物质利益的多样化和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在执政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必须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2)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3)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更好地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在制定政策措施和开展各方面工作时,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构成的矛盾系统中,要善于抓住人民利益矛盾的主要方面,处理好急需处理的问题,这也是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党中央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来抓,就是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从整体上提高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首先,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问题是历史的、具体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赋予新的内涵。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我们既要注意总结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更要着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新的创造。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党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
其次,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这些政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丧失了先进性,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这些事实告诉人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再次,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总体上说是适应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当前,个别党员理想信念淡薄,丧失了先进性;有些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创造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提高以下五种能力:
第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二,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三,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第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五,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内容:
(1)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2)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3)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基本的措施和要求
     1)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
     4)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支部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参考书目
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5.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