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新内涵;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新内涵。
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党要依靠人民群众,首先就要依靠本阶级的人民群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队伍迅速扩大。二是内部构成愈加丰富,阶级基础不断增强。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工人阶级队伍的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改变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二)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昌盛的基础。农业不仅关系着 13亿人口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条件问题,而且还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总之,离开农民的理解、拥护和参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依靠农民,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必须认识到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商业化、现代化。要善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农民打交道,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财产所有权和民主权利。
依靠农民群众,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也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知识分子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依靠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关键是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政治上、业务上充分信任和依靠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为知识分子创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关系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即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和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阶层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3、产业结构变化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有一亿多人,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饿面积加起来,超过全国总面积的一半。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
第一,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
第二,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族地区的自身发展。
第三,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团结,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我们党正是依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同盟,联合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统一战线成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又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我们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团结自己、联合同盟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任务而团结奋斗。
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在我国,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已被消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没有了民族问题,特别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上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的活动依然存在,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重要工作。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政教分离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就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事的宗教活动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起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同时,在我国,宗教还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
参考书目:
教材:中宣部、教育部组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参考书: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社2006年版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思考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