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党确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致的。学习本章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要求和辩证关系;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认识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对思想路线的贡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明确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难点:本章的重难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章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交流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时安排:本章学时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
思想路线也叫做认识路线,它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思想路线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决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从主观意识出发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问题。思想路线很重要,它是政治路线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就没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正确的方针政策。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提出并逐步在党内得到确立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问题上,党内长期存在着从本本出发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他们自恃学习了不少马列主义本本,不愿深入中国实际,研究中国的国情,而是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个别论断和共产国际决议中的某些结论,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毛泽东始终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教条主义态度。早在大革命的初期,他就强调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中国的国情,先后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1929年6月,毛泽东在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在主持起草《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任务;1930年又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里,毛泽东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但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已经把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加以提倡。这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是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在这一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又对“实事求是”的态度作了进一步的强调,他讲:“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里,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迹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在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界定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态度。毛泽东的这个解释和论述,不仅赋予了“实事求是”以科学的含义和理论形态,而且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因此,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所作的阐释,标志着毛泽东所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式形成。
此后,毛泽东又撰写《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对实事求是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1942年我们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使教条主义的错误受到了彻底的清算,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全党所承认和接受。1945年党的七大,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写入党章。以此为标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以正式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坚持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的原则。但是从1957年“大跃进”开始,我们党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种状况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也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起了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
(一)对党内“两个凡是”新教条主义进行批判,明确指出“两个凡是”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二)领导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推动思想认识的进一步解放。
(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1978年12月的一次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深刻阐明了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讲话精神为指导,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四)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一是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二是对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三、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一)十四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二)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三)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是指“除了我们头脑以外”的一切,也就是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所谓的“原则”和“本本”出发。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地讲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分析中国的国情,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
3、实事求是。“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的规律性;“求”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研究,透过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并用规律性的认识指导我们的实践。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就是讲人们在实践当中所获得的认识是不是正确,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认识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正确的加以坚持,不正确的给予修正,错误的及时改正,从而使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这条认识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无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都是因为违背或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判与自我批判是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自觉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提高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涵和要求
(一)解放思想的内涵和要求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基本要求是: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这是解放思想的基本前提。解放思想并意味着把以前的东西所有东西都推翻。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真理我们就必须坚持。这是解放思想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的原则。
2、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这是解放思想的基本方法。所谓习惯势力是指从过去遗留下来的人们习以为常的陈腐观念和落后的思维方式,包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所谓主观偏见是指那些先入为主的、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相符合的思想认识。只有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才能解放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也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3、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解放思想的基本目的。因为实践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的实践中会遇到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的束缚,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二)实事求是的内涵和要求
“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的规律性;“求”是我们去研究。基本要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参阅第一节第三个问题)
(三)与时俱进的内容和要求
“与时俱进”源于《易经》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与时偕行”从义理上来理解,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应当把握时机,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就是从“与时偕行”转化来的。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与时俱进”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承认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第二,人们要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有所作为。基本要求是:
1、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这是与时俱进的鲜明标志。所谓体现时代性,就是讲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不断地探索和解决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使我们的行动要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一致。
2、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把握规律性。这是与时俱的本质要求。所谓把握规律性:一是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二是要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当前就是要深化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所谓富于创造性,在理论上,要敢于突破前人,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些具体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根据新的实践的要求,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新的判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前提。
就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过程看,人们只有从僵化的、保守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才能使人的思想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如果思想不解放,还处于保守、僵化状态中,就不能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及其发展变化,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和直接目的。
解放思想是要使人的思想摆脱落后、僵化、保守观念的束缚,更好地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果离开实事求是这个思想基础和目标,解放思想就有可能走向它的相反,就有可能变成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变成随心所欲的蛮干,因此,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而解放思想是为了使我们的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因此,解放思想又是以实事求是为目的的。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与时俱进的“进”要求思想认识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开拓创新,不断向前推进。如果不能解放思想,摆脱僵化、保守观念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不能面对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不可能做到做与时俱进。
(2)与时俱进的“进”不是冒进,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审时度势,使思想理论与时代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一同前进。因此,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使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时代变化和实践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2、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2、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实践是发展变化的,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解放思想的新课题和实事求是的新任务。只有顺应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而且只要我们能够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就一定能够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1)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及其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正是在顺应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中,我们实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们追求人们追求认识与实践相符合的过程永远不会中断,因此,必须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三、在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是指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都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回顾奋斗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解放思想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
2、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要着眼于研究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3、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即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求,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
主要参考书目: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研究》商志晓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3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阮青等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2月版
思考题:
1、什么是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3、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4、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