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发布时间: 2020-04-02   浏览次数: 688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坚持党的领导重要性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学生认识到,在党情、世情、国情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从历史的发展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存在着三种建国方案:一是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二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对这三种建国方案的比较,最终选择了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新中国成立后,党顺应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富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顺利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任何政党都有阶级性,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有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从党诞生起就是明确的。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二是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但党绝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组织,而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在工人阶级中,只有那些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对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表现出无限忠诚的先进分子,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加入党组织。三是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党从成立伊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在我们党的发展过程中,从思想上建设党,始终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

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来看,它既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会赢得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民族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不仅能得到本阶级的认可,而且也会得到全体人民的认可,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牢固,党才能做到长期执政。

第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就必须自觉地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这样,党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族力量,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真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成为中华民族赖以振兴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裨益。前一个“先锋队”主要是指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是从阶级性的角度规定和支撑着党的先进性。后一个“先锋队”,主要是从代表性的角度体现和拓展着党的先进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要同时成为“两个先锋队”,都要自觉坚持二者的统一,只有这样,党才能永葆先进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适应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来实现。无产阶级只有建立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才能最终完成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正确方向。

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推动者、引领者,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要坚定走中国道路,把13亿多人口凝聚成中国力量,焕发出中国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党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源。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二,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拥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持党和国家活力方面的优势;党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的优势;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优势;党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方面的优势;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方面的优势。

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独特的自身优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理论优势;坚定崇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的政治优势;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严密组织体系、严格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使党成为统一整体的组织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以自身优势引领和锻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效发挥。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十九大报告把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在“四个伟大”所展现的壮阔奋斗图景中,完成了“四个伟大”的理论集成。

(一)“四个伟大”由来及历史演进。

第一个“伟大”是伟大斗争。伟大斗争的完整表述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一次出现这个表述的党的文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起草的,在进行讨论时,习近平同志坚持一定要把这一句话写入报告。实际上他对这个问题是有深入思考的。这一句话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就不会取得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的面貌就不会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伟大斗争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常使用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概括和提炼。

第二个“伟大”是伟大工程。伟大工程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概念在“四个伟大”中出现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1939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他认为在这三个法宝中,党的建设是起关键作用的,并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的坚强有力,改革开放就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也就不能顺利实现。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实际,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宏大的工程来实施,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命题和概念。从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开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一直使用到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伟大工程”对以往使用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形成了“伟大工程”的概念。

第三个“伟大”是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始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以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从那时起到现在,在党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中都强调和突出了这个主要内容。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不懈探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可以说,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们进行的事业就是社会主义的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干的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用“伟大事业”进行了高度凝炼。

第四个“伟大”是伟大梦想。20121129日,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命题一经提出,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概念,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个概念是从“振兴中华”一词逐渐演变而来。从党的十三大一直沿用到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用“中国梦”三个字对它进行了新的高度提炼,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进一步丰富了它的思想和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进行了概括,提出了“伟大梦想”的命题和概念。

(二)“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主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最高领导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列宁曾多次强调:“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动摇了这个原则,共产党就会失去政权,社会主义就会蜕化质变。20世纪末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和解体,就是共产党放松了对国家各领域的领导权,最终丧失执政地位,导致制度演变。

第二,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确立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毛泽东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再次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就保证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工业、科技、教育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了党的领导,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深刻地把握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第三,这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是统一的。党领导的事业越是伟大,就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就越要把党锻造为合格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纲领。要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要把行动纲领落到实处,就要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体现和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一)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以及法院、检察院等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这已成为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各方面党组织都要对党委负责,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

(三)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们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一方面,党的重大决策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要有正确的集中,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集中各方面智慧作出的决定,各地方、各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各地方、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都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深层原因。

首先,增强执政本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就要求执政党首先要强起来。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这些都要求党在执政能力上和领导水平上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学习本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次,增强执政本领是中国共产党新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提高执政本领是实现伟大梦想,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到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提高执政本领是实现伟大梦想,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通过不断增强执政本领,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提高执政本领是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的需要。只有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最后,增强执政本领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景光明,任务光荣而艰巨。当前,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本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面对一些全球性难题,世界期待中国智慧和方案。我们只有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才能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中国贡献。

(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八个方面。

一要增强学习本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世情、国情、党情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各种困难、风险、挑战层出不穷。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和问题,唯有努力增强学习本领,才能避免“本领恐慌”。增强本领的途径就是学习和实践。党员、干部学习,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关键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们提供了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党员干部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本领就是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三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克服消极懈怠、故步自封的思想,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上,也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四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本领,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五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六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领导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影响、增长智慧。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

七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此,必须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必须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八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